哈尔滨茅台回收*哈尔滨茅台回收商行发展趋势*哈尔滨回收热线:15204674181
贵州茅台走下神坛
茅台身陷“塑化剂”让国人大吃一惊。这场风波直接后果就是让这家头顶钱权神秘光环的“国酒”走下往昔令人炫目的神坛。
将A股“股王”贵州茅台(600519)拉下神坛的是叫“水晶皇”的网友。
12月9日晚间,网友“水晶皇”发了一篇博文,称此前在香港购买的一瓶53度飞天茅台送检后检出含有“塑化剂”。“水晶皇”这个网名和股神巴菲特的著作《水晶球》的名字类似。
此时,酒鬼酒(000799)身陷“塑化剂”风波余波尚未了,而号称“国酒”的贵州茅台也身陷其中,消费者开始意识到,即使是高高在上的贵州茅台也会因为对产品把关不严而出现质量问题。
涉塑“破身 ”
根据网友“水晶皇”在网络上曝光的检测报告,53度飞天茅台中DEHP(塑化剂的一种)含量为3.3mg/L, 较卫生部规定的DEHP**残留量1.5mg/kg约超标1.4倍。被质疑塑化剂超标的贵州茅台10日全天停牌。
面对突如其来的指责,贵州茅台11日晚间发布公告极力否认称:“自送产品至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三家**检测机构检测、结果均符合卫生部相关要求。”
此前的11月23日,酒鬼酒因被质疑含“塑化剂”,之后产品检出塑化剂,公司被责令整改,股价一连四个跌停,并拖累整个白酒板块大跌。作为“塑化剂”风波第二波,贵州茅台同受各方传闻影响,股价上蹿下跳。
在11月18日也即“塑化剂风波”爆发的前一交易日,贵州茅台收盘价尚为224.40元。而经过半个多月的持续下跌,在10日停牌前,贵州茅台的股价已跌破200元至198.79元,短短半个月跌幅达到了11.41%,市值蒸发265.83亿元。
资料显示,塑化剂(DEHP)**主要危害包括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曾表示,塑化剂每日耐受量为0.05毫克/公斤/天,耐受量越低,毒性则越高。
“霸道”茅台
12月13日贵州茅台召开新闻发布会,希望澄清被网友送检引发的塑化剂阴云,与此同时,贵州茅台大股东茅台集团也放言,斥资20亿启动史上第二次在二级市场上的增持,意图挽回投资者信心。
但贵州茅台在回应时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诚恳,而是采用“说教”的方式给消费者“灌输”知识,甚至有北大教授在发布会上抛出“三氯氢胺无毒”的言论。贵州茅台董事长袁仁国则直指此次事件存在阴谋。
袁仁国甚至非常自豪地表示,茅台酒是享誉五洲四海的国酒,是激发英雄气概的军酒,是表现中华智慧的政治酒,是彰显悠久历史的文化酒,是显示胜利喜悦的庆功酒……。
有分析人士指出,“贵州茅台召开的媒体说明会,更象是贵州茅台的誓师大会”,袁仁国的讲话中洋溢着贵州茅台难以收敛的“霸气”。
除袁仁国外,贵州茅台请来的一些“说客”也“语出惊人”,其中北京大学卫生学院教授李可基将塑化剂和三聚氰胺做对比,称三聚氰胺基本是无毒的物质,成人继续喝下去不会损害人体,这引来了不少媒体的质疑。
此外,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白酒专业**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甚至表示,“部分白酒中检测出微量的塑化剂成分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 但事件不能证明白酒企业生产了不安全的食品。”
尽管贵州茅台在说明会上霸气十足,但面对塑化剂对产品造成的影响,贵州茅台开始采用“命令“的方式敦促茅台各大经销商保证市场价格,在18日于山东济南召开的茅台经销商大会上表示,除袁仁要求经销商必须坚挺茅台价格保持在1519元,团购价必须在1400元以上。“谁乱价就取谁,大区经理降职处分。”
信任危机
面对“塑化剂”事件,贵州茅台这种“霸气”的姿态其实正是茅台“实力”的体现,贵州茅台被誉为“国酒**品牌”,从“国宴”到“官宴”再到“豪门宴”,都不能缺少了茅台酒。
比较同样是受到塑化剂事件的袭击酒鬼酒和贵州茅台,我们发现贵州茅台在此次事件中表现非常强硬,其底气就是被贴在身上的“国酒”“公酒”等标签。
在酒鬼酒曝出塑化剂超标后,湖南质监局表示“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47%”。但贵州茅台被传出塑化剂超标后,却丝毫没有受到酒鬼酒那样的冷遇,在12日的媒体说明会上,来自中酒协的官员称茅台产品全部符合食品规定,更有专家称:“每人每天喝2斤茅台也符合欧盟人体耐受量限值。”
“贵州茅台是其他同业公司所不可比拟的,贵州茅台不可复制。”有分析人士指出,茅台的成长依靠的是每年上万亿元的“**”消费,而其余的酒企却无法享受这种特殊的“待遇”。
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贵州茅台的“神气”也正在逐渐减退。除了塑化剂事件外,贵州茅台以及掌门人袁仁国需要面对的考验还有很多。袁仁国今年年初也坦承,当前要高度警惕繁荣背后的隐忧和潜藏的问题。
今年以来,古井贡食用酒精、酒鬼酒身陷“塑化剂”风波等事件其已经让中国的白酒行业面临巨大的信任危机,这种危机的严重程度堪比牛奶领域的质量问题给消费者心理上造成的创伤。
如果时间再拉长一些,近几年来,贵州茅台也曾遭遇年份酒、“白酒护肝论”等风波。2010年5月的贵州茅台年度股东大会,由于贵州茅台报表业绩远低于外界预期,部分投资者轮番向在场的茅台管理层发难、抱怨贵州茅台股价大跌招致损失,袁仁国一度略显激动。
有评论指出,一家企业的产品发生一点质量问题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缺乏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越是讳疾忌医越是有可能小问题拖成大问题。而等到问题变得无可救药时,一切都来不及了,或许贵州茅台正面临这样的问题,只是因为长期被“养尊处优”而习惯“霸道”了。
文章来自**界